【文章】難言之「癮」-酒癮者的陪伴與處遇/邱泓霖 諮商心理師

難言之「癮」-酒癮者的陪伴與處遇

文/邱泓霖  諮商心理師

       酒精成癮的原因有很多種,近年來有關成癮的研究開始更多探討社會文化因子。多數人接觸酒精都是從朋友相聚的場合、或是工作應酬場合開始。或可能遭逢重大的壓力或創傷事件,而藉由酒精來麻痺自己的感覺。時間一久,就發現自己很難擺脫酒精,甚至需要的量、濃度比以前越來越多。成癮議題會這麼難處理,很大一部分也是因為這些物質在生理上所產生的「依賴性」和「耐受性」,且再次使用的機率通常很高。
       曾經有個反覆住院的酒癮者和我說過:「我很想治好酒癮,我太太也是因為我喝酒離開我的。但每次回家我爸見到我就是大罵我的喝酒問題,他自己明明也都在喝。我也很想戒掉,但每次被他罵到忍不住,我就會離家去外面多喝幾瓶,不然我根本受不了。」因此從生物-心理-社會環境的角度來看,酒癮者可能更需要的是同步從身旁的關係、生活環境著手,才能更全面理解,並有效根治酒癮問題。

  • 可怕的不是「癮的吸力」,是「空虛的推力」

       之前網路上有一個滿有名的實驗影片,他們給老鼠兩瓶水,一瓶是普通的水,一瓶含有海洛因成份,老鼠果然就對海洛因成癮。之後他們給老鼠打造了一個樂園,裡面有牠的同伴,可以玩的器具,還有性伴侶。神奇的是原先成癮的老鼠在同樣有兩種水的情況下,幾乎完全不碰有海洛因的那瓶。那人類也適用嗎?
       影片進一步提出當年參與越戰的美國士兵有20%會吸食海洛因。但戰後回到美國追蹤他們後,發現大多數士兵幾乎不用進勒戒所,自然而然就不吸了。我們都以為物質成癮的人是因為享受物質所帶來的愉悅感。事實上只說對一些,另一大部分是生活中的「空虛感」、「無望感」、「痛苦」將他們推向這些物質來逃避這些感覺。如果生活中的環境是給予他們足夠的滿足,與他人能建立真實的連結,就不會需要靠這些物質來麻痺、放逐自己。
 

  • 漸進式的調整,非一次完全戒斷

       成癮問題的一大困難也是停止使用後產生的「戒斷症狀」,如果很冒然的要求完全斷絕酒精,反而會有很強烈的戒斷症狀迫使他們想再回去使用。一旦又不小心使用,反而會增加挫折感和無力感。面對成癮應該漸進式地減少酒精的使用,可能先從原本一天兩三瓶,減少到一天一兩瓶。慢慢地減少對酒精的使用,讓身體慢慢調整回原本的狀態。也不要認為一定得完全根除,適量喝酒對身體是有益的,過量飲酒才會造成問題。真正要做的不是將飲酒視為不當,想著要根除;而是如何在酒精上得到掌控感,不因為飲酒而產生不當行為。
 
       每個人的生活都有許多壓力需要抒發。有些人可以找到適當的抒發管道;有些人的抒發管道會對生活、其他人造成困擾,又回過頭加劇其生活中的痛苦和壓力,更選擇用酒精來避免這些痛苦,形成惡性循環。面對這樣的議題我們需要更多的支持和耐心,讓他們可以對酒精更有掌控感。適當尋求專業協助,在醫療上有藥物可以減少戒斷的不適症狀;也可以尋求心理專業,和他人建立安穩的關係。建立穩固的周邊支持系統,才能事半功倍,減少每一個人承受的壓力,也才更能持久!
 

本篇文章為公會與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合作之專欄文章
刊載於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官網>衛教文宣>網路成癮/酒癮防治>專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