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與憂鬱長者的溝通之道/黃立雯 諮商心理師

與憂鬱長者的溝通之道

文/黃立雯  諮商心理師

   「我老阿,沒落用阿啦」、「活著沒意思啦」這些語言傳遞出自怨自艾、無力、無法改變的感受。每當長者說出這些話語時,往往讓子女、進入家庭協助的居服員等感到無所適從、不知該如何回應。有時候甚至會將這些無力和憂鬱感染他人,讓身邊的人對於長者的憂鬱發言不是轉移話題就是指責反駁,因為這些語言,也讓身邊的人難以承接。長者會說出這些語言的內在原因可能如下:

1.身體的老化超出控制範圍

  隨著年齡漸長,身體機能衰退,健忘、腿腳無力,是老化的必經過程,而身體功能的下降也與疾病有關,如失智症、白內障、帕金森症、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疾病…等都會影響長者的生活,即便罹病後持續治療卻無太大改善,也可能漸漸失去自主能力需要他人協助;年輕時可以輕易做到的事情,年長時卻須仰賴他人照顧,這對長者而言是很傷自尊的,有許多長者會胡亂買藥吃,不想面對老化的事實,也擔憂自己身體狀況給子女添麻煩,但傳統世代下的長者往往很難真實的坦露內在感受,反而會以自怨自艾的語言來包裝自己的擔憂及抗拒。

2.對死亡的恐懼

  當長者身體衰老、隨著年齡漸長,朋友們漸漸離去,對未知的恐懼也會浮上心頭,擔心配偶的死亡、子女的生活、痛苦的死去…等,或許正是不知道該如何面對總有一天到來的死亡,才會有那麼多的無力與絕望。

身邊的人可以怎麼做?    

  面對長者的這些語言表達,家人可以試著去傾聽長者感受,陪伴長者去創造或尋找自己的價值,和長者談疾病的後續醫療、死亡及身後事的舉辦,讓長者對於未來有較為明確的規劃,亦能減少長者對未來未知的焦慮與不安。更重要的是,安撫自己的內在,盡量不要被長者的語言而影響自己的情緒,才能平靜溫和的面對長者。

嘗試改變,就是改變的開始

  當長者又說出「我沒用啦」、「活著沒意思啦」,思考一下自己的內在感受和想法吧,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家庭互動也非一朝一夕形成,試著先改變自己語言,像是:「你很擔心你老阿沒落用啊厚」(核對長者的意思)、「恁有什麼煩惱ㄟ代誌?」(詢問關心)、「我們來去外面散步,好無?」(轉移注意力)。試著去陪伴長者,或許有時候是因為孤單又無人理解,所以想找人說說話卻又不善表達呢!

  當長者出現鬱鬱寡歡、對原本持續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常有身體疼痛,但就醫也沒好轉,甚至影響了睡眠、飲食、人際關係等其他生活功能,請尋求身心科醫師、心理諮商等專業協助喔!

 

本篇文章為公會與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合作之專欄文章
刊載於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官網>心理健康資訊>老年生活調適/長者溝通互動>專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