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迎接人生四季之冬-談老年生活安適/翁聞惠 諮商心理師

迎接人生四季之冬-談老年生活安適

文/翁聞惠  諮商心理師

  人生階段如大自然的四季,從春天生命初到、夏天青春熱血、秋天成熟穩重到冬天的寧靜安詳,隨著不同季節轉變,大自然皆有各自的任務與資源;四季之冬,在大自然的任務是儲備、沉澱以永續耕耘,老年階段亦有其特別任務。

  當我們進入老年期,身體與心理的連結又更為強烈,因我們的內在需求總是透過身體活動來間接達成,因此當我們身體衰退而無法順利活動時,心理上也會出現挫折、生氣或失落的感覺。

以不同角度看見老年之美

  當年紀漸長、漸漸退下照顧或生產角色時,社會歸屬感或自我效能感也因此受到影響;以前能做到的事現在卻感覺吃力、以前了解的資訊現在卻感到陌生、或者越來越依賴他人…等。面對歸屬感或效能感的改變,我們需要的是以不同角度看自己。  

    自我價值離不開人際關係,因我們都是經由與人互動評估自我價值,老年階段也是;而在所有的人際關係中,此時最重要的是我們與自己的關係,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與自己相處,大大的影響了自我價值感,以及自身的心理安適;因此,不妨先試著從以下三個角度思考:

1.為現在的生活,自己做了哪些努力?

 如:三餐讓自己吃的營養、努力為自己復健、顧及體力不勉強自己而受傷…等。

2.過去的堅持,為現在的自己創造了什麼?

 如:現在所擁有安身立命之處,是仰賴過去一路的打拼與規劃;現在擁有不後悔的人生,是因為過去勇敢冒險;現在身旁有關心自己的人,是因為過去在關係上的來往與投入…等。

3.若對現在的處境感到失意,那麼從過往尋根回顧,自己最想傳承下去的會是甚麼? 

 如:若為自己的人生之書命名,那會是甚麼、從你的人生經驗中尋寶,最想與他人分享什麼…等。

老年獨有的貢獻方式-沉澱、傳承

  健康老化的定義,除維持身體上的功能之外,心理健康、社會參與也是維持晚年生活健康的要素。在岸見一郎《變老的勇氣》一書曾提到「只要不把一個人的價值放在生產力上,就知道自己並沒有失去價值」。或許過去我們很習慣從生產力去看自己的價值,然而貢獻的方式不只有一種。很多時候老年的價值並沒有想像中的複雜,有時只是單純的存在,這件事情本身就可以為家人帶來安心感。

  我曾在長照專業服務的過程中聽見一位女兒對母親的尊敬心聲,她說「每天看著母親生活就像是我老後的模範,如果老後也能保有這樣的心活著就好了,母親是我的老師」,當下我深深的感受到世代傳承是經過無形關係的傳遞而來。年輕一輩總會觀察上一代的人怎麼做,而不管到了幾歲,孩子總是不斷地在父母身上觀察與學習,原來關於老年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經驗傳承。

  若我們仍有選擇與意識,在老年學習把自己的身心安頓好,也是對社會的貢獻,不必擔心是否給別人添麻煩,而是樹立老年生活的風範;若因身體疾病或種種原因而須向他人求助時,不要害怕顯露功能減退的模樣,這些因經驗累積而沉澱的時刻,真實呈現尊嚴同時仍可表達脆弱的人性完整面,便是老年獨有的典範與貢獻。

 

本篇文章為公會與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合作之專欄文章
刊載於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官網>心理健康資訊>老年生活調適/長者溝通互動>專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