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獨居長者維護自我身心健康之道/謝暉明 諮商心理師

獨居長者維護自我身心健康之道

文/謝暉明  諮商心理師

    我國2020年超高齡人口(85歲以上)已占老年人口10.7%,新聞媒體常見年長者遭遇各種風險報導:被騙光畢生積蓄、急重症發作、跌倒摔傷骨折、災難現場因行動不便而喪生、因失智症走失、被虐甚或被殺等令人不忍卒讀的社會事件,有家人照顧尚且難免發生,更遑論獨居長者,危險性就更大了。

    歐盟1990提出「活躍老化」,台灣亦建立了本土活躍老化指標,現在更進展到「健康老化」的最新版。環境部分倚賴政府施政,落實到個人層次,獨居長者可學習自助方法和資源運用。

    有位79歲獨居於花蓮老家的王爺爺,子女皆在台北工作,會利用節假日探親。王爺爺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巴氏量表95分(小便控制5分),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量表5分。目前王爺爺自己感到的最大困擾是家務整理和衣物清潔;兒女最擔心父親不會做飯導致營養缺失,以及突發急症倒下無人救助。

以下為王爺爺可以尋求的資源管道和自我協助方法:

  • 縣市級社會資源:各行政區大同小異,除了王爺爺需要的居家服務、緊急救援、送餐、電話問安、關懷訪視、醫療養生保健服務與諮詢,還有社會救助、轉介安置、防走失手環、文康活動、社區大學、樂齡中心、村里民活動中心、心理衛生中心等資源可供選擇。
  • 長照2.0:一通電話1966,即可依據長者個別需要,申請居家服務、營養餐飲、日間照顧、居家護理、居家復健、輔具補助、交通接送、長照機構、失智照顧、預防/延緩失能、居家醫療等多達17項服務。
  • 整理人際網絡:良好人際關係和情感支持可強化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質,王爺爺平日可透過視訊軟體和子女晚輩親友保持親密;與社區鄰里維持良好互動建立情誼,除了滿足人際需求,緊急狀況亦可及時獲得協助;重拾早年玩伴、同學、同事、友人等關係,可協助統整生命經驗,運用「四道人生」化解早年人際關係中未盡事宜。
  • 繼續發展:王爺爺此時的發展階段是回顧與統整,隨著「第三人生」、「活躍老化」等概念逐漸被民眾所了解和接受,年齡和疾病已不再是限制,長者可以活到老學到老,更自在寫意的發展興趣愛好,追逐重塑夢想,嘗試發掘和實現另一種自我。
  • 施比受有福:被人照顧不如有能力自我照顧或照顧別人,新孝道觀念主張長者盡量自我照顧以維持身心功能。長者若行有餘力,還可參與多樣志工服務,不僅有助於增進人際聯結,更可獲得掌控感、成就感,創建生命價值意義。
  • 傳承與榜樣:長者有豐富的生命閱歷和智慧結晶,可藉自我統整整理成文以傳給後輩;思考對於生命終了前後的期待,靈性需求?急救措施程度?喪禮儀式?事先做好規劃可減少對於死亡的恐懼,亦可讓晚輩盡可能符合長者的願望行事,還可於無形中傳遞給晚輩長者對於生死的態度。

    善用社會資源和福利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協助獨居長者節省金錢,減少遠距親屬憂慮,使獨居長者在生命安全、疾病救援、生理舒適、生活照顧、情緒紓解、社交連結、維持腦力、價值意義等多方層面獲得促進,幫助長者改善生存品質、降低自殺率、獲得掌控感、增加生活滿意度。

 

本篇文章為公會與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合作之專欄文章
刊載於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官網>衛教專區>好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