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走過四季-人生入秋時的心靈養生之道/郭溥 諮商心理師

走過四季-人生入秋時的心靈養生之道

文/郭溥  諮商心理師

    人生很漫長,但往往驀然回首時,卻已日暮低垂,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面對生活中的失落與沮喪,而隨著我們年齡增長,這樣的失落沮喪也難免愈趨增加,生命好似正在面對這樣的總結時刻,而當日幕低垂之際,時間流逝對於我們的壓力也更加無法抵抗。

    生命發展的各個階段,本來就猶如四季的歷程,雖然風景和議題不盡相同,但都是有經過轉換與調適的歷程,有「建構期」的探索與接觸,「轉換期」的調適與覺察,「穩固期」的穩定與適應,青壯年時期如此,老年階段也是如此,我們會感受到衰老的不見得是歲數,反而是某一個事件的發生,每個人對於這個事件的感受可能不同,有些人是退休、有些人是子女離家等。這樣的生活事件影響著我們,讓我們意識到我們的生活走入秋天,要面對不同的季節。

探索對於老化形象的建構

    退休之後,很多的時間被空下來,這種轉變就如同我們經驗從學生到工作者的轉換,有更多的時間、更多的選擇、但也開始需要為自己的選擇構思與準備。在走入老年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們自己的狀態,最大的轉變莫過於自己幾對自己形象的轉變,而最常見的威脅之一,來自於我們對於老化的負面想像。好似我們即將變得糟糕變得沒有活力,也會陷入無法為自己做出選擇。

    我們順應身體、環境或社會等等外在因子帶給我們的轉變,但在此同時我們也可以選擇靜下來覺察這些外在或身體的轉變,不帶評價地由內而外的了解自己在進到老年期的感受;就如同我們靜靜的站著,我們可能無法改變風向,但可以試著去感受到風從指尖穿過的感受。

覺察新生活:轉換可以照顧自我的連結

走進老年時期,我們會先歷經一段自己對自己的形象混淆,我們是如何看待自己老化這件事情,我們對於自己的想像往往會影響到我們的心情,更甚者可能會影響到我們和家人及朋友的互動關係。當我們有負面的自我形象及價值感匱乏,對內我們可能會有自責或貶低,對外可能會開始對於身邊的人有負面的情感投射,我們可能會過度要求別人要滿足我們情感上的匱乏,而如此互動模式之下,反而導致我們愛的人與我們越來越遠。

人多少會期待有連結來互相照顧,連結形式包含人際連結、自然環境的連結及對自我的連結,連結的需求各有不同,有人期待的是兒孫滿堂,有些人可能期待的是與伴侶可以無所不聊的在公園一起牽手散步,或走入自然去經驗大自然不帶批判且自由的接觸,或是走進宗教或個人的反思修行當中。當我們渴望被連結照顧時,我們能夠有所連結的不只是人,其形式有賴於我們從事不同的活動,探索可以如何覺得充實與滿足。

「穩固」自己看見的需求

   除了生存的基本需求以外,我們的需求可能會包含「愛與隸屬」、「快樂」、「自由」及「控制」:「愛與隸屬」讓我們覺得溫暖與安全,「快樂」讓我們可以活得很多采多姿,「自由」讓我們可以擁有自由選擇的空間,以及「控制」可以讓我們活得更充實且有掌控感。

每個人的需求都會隨著生命經驗而有所不同,在歷經了建構與轉換的歷程,我們會愈加清楚我們的需求,而我們可以從我們對自己的形象,從什麼聯結可以得到被照顧與滋養,或是平常我們喜愛參與的活動中,慢慢看見自己追尋的需求是什麼,也讓生活重新找到自己的安穩與自在的養生之道。

 

本篇文章為公會與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合作之專欄文章
刊載於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官網>衛教專區>好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