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不就唸書,能有什麼壓力?/黃琪涵 諮商心理師

不就唸書,能有什麼壓力?

文/黃琪涵  諮商心理師

  時代變遷,生活品質與便利性比以往高出許多,許多人常說:「現在的小孩比以前幸福多了,以前哪有手機、捷運、麥當勞……。」確實,孩子的物質生活比以前更穩定。但隨著文明推進,孩子雖然不需要為衣食溫飽煩惱,但是從家庭生活步入校園生活後,也會開始面臨新的挑戰。大人覺得理所當然的「好好讀書」,在學業競爭越來越高之時,對孩子來說已成為壓力。此外,同儕關係的經營也影響著孩子的心理狀態,「別人會怎麼看我?」、「我被討厭了嗎?」
 
  講到這裡,家長可能開始擔心,甚至困惑「為何會有這些問題出現,以前都沒有這樣啊!」別著急,現在的孩子的確幸福,因為衣食飽足,才有機會正視自己的內在,接著來看看當孩子面臨「學業」、「人際」甚至是「霸凌」困擾時,我們可以如何協助,成為孩子的支持。
 
 
每個孩子都想當個傑出的學生─學業壓力
  無論升上國小、國中或高中,階段轉換時常帶來適應不良,學習內容變得複雜,除了適應新環境、新老師還要面對新知識,層層壓力時常令人吃不消。多數孩子對自己都有正向期待,而週遭是否有足夠支持,是孩子能否順利跨越過渡期的重要因素。建議家長從孩子進入校園後就保持穩定關懷,即便孩子只是流水帳般分享,那也是一種情緒調節方式。若生活真的非常忙碌,難以時常關切也無妨,當孩子拿著需要簽名的成績單來到你面前時,別急著就上頭的數字給予評價,先聽聽孩子的想法與感受,了解他的狀態,或許少不了幾句嘮叨,或許轉而安慰孩子,專注的傾聽能大大承接住孩子的情緒,陪他消化這些難受的壓力。
 
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人際關係
  回憶小時候,每個人的成長過程裡都有幾位重要的同學、朋友如兄弟姊妹般要好。再回過頭來看現在的孩子,怎麼好像人際關係變得複雜了?如前頭所提,隨科技潮流帶起各種網路社群媒體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模式早以超越面對面的相處。教室或馬路上隨處可見明明走在一起卻都低頭滑手機的小孩,「今天誰在IG(Instagram)上發了限時動態你有看嗎?」、「剛剛誰在抖音發了一個好好笑的影片!」網路的便利性背後,也隱藏著難以了解彼此真實情緒狀態的危險。新穎的人際網絡世界難以理解,但我們能以真實且有溫度的心靠近孩子,聆聽、陪伴他探看煩心的事,引導他找到屬於自己的人際因應策略,建立出滿意的人際關係。
 
隱藏在空氣中的不尋常氣息─霸凌議題
  延續上一段的人際關係,我們都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勇敢做自己,然而有時會出現特殊狀況,當孩子在群體中顯得格外不同時,無論是不可控的家庭因素(雙親婚姻關係或經濟狀況),或內在信念與價值觀等(性別意識或不喜歡社交活動),難以被周遭同儕理解或接受,就容易引發霸凌現象。對孩子而言這往往難以說出口,一旦接收到孩子表達類似事情,請務必開始留心,向學校老師了解、核對真實狀況,共同討論如何謹慎協助孩子處理這類在人際關係裡十分敏感的議題。當孩子開始提出不尋常的話題,家長與師長都要保持敏銳,以及不過度焦慮、擔憂的心,先穩住自己的心才能協助孩子也穩定下來。
 
  以上淺提三種孩子們在校園常見的心理健康議題。在因應策略裡,最重要的是「穩定的陪伴,專注的傾聽」。若身邊有適齡的孩子,不妨從這些議題切入與他們聊聊,將策略派上用場,將有機會聽見你未曾了解的另一片世界喔!又或者當孩子苦著臉走到你面前,提起校園生活中的煩惱,別急著給予評論和建議,耐住性子好好傾聽,孩子會更願意與你分享和討論。

 

本篇文章為公會與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合作之專欄文章
刊載於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官網>衛教文宣>親職教養/家庭及婚姻關係>專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