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拿下雙贏的教養局面─用溝通共識取代設立規範/黃琪涵 諮商心理師

拿下雙贏的教養局面─用溝通共識取代設立規範

文/黃琪涵  諮商心理師

  日常生活充斥著許多待辦事項,專注於每個當下同時,有時也會不知不覺受情緒所牽引而產生衝突。以一個常見的生活事件為例,到了起床時間點孩子怎麼也叫不起來,使出好大一番力氣好不容易醒來,卻走向客廳開始看電視,完全無視家長已經講了好幾次:「先去刷牙!吃早餐!」此時家長的情緒也逐漸來到臨界點,最後爆炸。類似的事情可能在生活中層出不窮,家長往往苦惱著一樣的話講很多次,卻還是每天上演一樣的情節,著實感到疲備。諸如此類堆疊起來的不愉快導致親子關係開始出現裂縫,家長心裡無奈著:「不是不愛啊!但教養真的好難…。」今天跟大家分享,如何從日常生活中與孩子溝通、取得共識,而非父母不斷設立規範,卻怎麼也管不住小孩。以下會分成兩個階段,五個步驟,歡迎家長嘗試帶回生活中練習,相信會為關係帶來改變。
第一階段:家長「停、看、聽」

  1. 停─暫時放下情緒

身為大人,我們擁有比孩子更高的自我控制能力,衝突發生的當下首當其要的便是穩住自己的狀態。暫時先把心裡的憤怒或不快放在旁邊,走進廚房或房間給自己幾個深呼吸的時間,以平靜的狀態回到孩子面前。

  1. 看─眼前發生的事情來龍去脈

轉換心情後,回來看看剛剛發生什麼事情,在衝突發生前彼此說了什麼話,做了什麼事,簡單回顧這幾分鐘的前因後果。

  1. 聽─聽聽孩子在說什麼,在意什麼

聆聽孩子在說什麼,情緒都是其來有自,孩子通常會為了某件事捍衛自己的立場,當家長情緒平穩時,理解孩子在意的點並非難事。而這層理解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尊重,當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後,情緒往往會緩和下來。
 
經過第一階段家長「停、看、聽」快速掃描當下狀況後,接著進入親子共同的第二階段,這邊可能需要多一點時間,若當下時間不允許,也可以在彼此下課、下班後的晚餐或睡前再進行即可。
 
第二階段:親子聊一瞭

  1. 聊聊事情經過,說出彼此感受

在雙方情緒都舒緩後,以「希望可以更了解你的感受」或其他表明對孩子、親子關係的在意向孩子做出邀請,一起回顧事情來龍去脈、當時的心情與想法。與孩子一起進行,很有可能會發現到跟第二步驟家長自己的理解不太一樣,這也正是親子一起聊聊的重點,聽聽彼此的感受,不同觀點的看法。

  1. 共同討論,擬出明瞭的共識

延續前一步驟的對話,當孩子有機會說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得到家長的接納後,情緒層面安頓好,往往就能回到理性的認知層面來討論之後若再發生類似的事情時,如何因應。雙方各自提出想法,進行討論與調整;孩子若沒有想法,家長可以主動提出,徵詢孩子的同意。因著前面的傾聽、理解,此時孩子通常能夠平心靜氣好好溝通,達成共識變非難事,這是親子關係中最理想的雙贏局面。
 
  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親子關係中的忍,是為了跟孩子好好對話、解決衝突,而非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不健康忍受。家長的情緒也是情緒,因此在暫時忍下,平心靜氣處理完事情後,還是要做些舒壓、自我照顧的小活動。另外也有些家長的狀態是事情解決就沒事了。因此,以上介紹的家長「停、看、聽」與親子聊一瞭五步驟便是營造教養雙贏的秘訣!

 

本篇文章為公會與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合作之專欄文章
刊載於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官網>衛教專區>好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