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拿走手機就死給你看~ 談青少年的手機使用之親子互動/黃琪涵 諮商心理師

拿走手機就死給你看~ 談青少年的手機使用之親子互動

文/黃琪涵  諮商心理師


  3C發達的時代裡,捷運上、公車上,甚至連買晚餐的等待片刻都不難看見青少年埋頭於手機世界,分分秒秒都不浪費。著實讓一旁的家長訝異,但這也是我們得去面對的事實,當今手機在青少年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這樣的生活習慣與我們過去的成長脈絡非常不同,過去習慣面對面對話,現在只需要按下按鍵就可以傳出訊息或通話;以前手機只能通話,現在手機可以玩遊戲、作影片甚至用來工作賺錢。手機可以做很多有意義的事,也可以讓人變得沉淪。許多家長為了管控手機使用與孩子起衝突,鬧出家庭革命,但我們心中無不是帶著一顆「希望孩子不要過度沉迷於網路世界」的心想與孩子溝通,然而我們究竟對孩子的手機使用了解多少?今天就從幾個角度切入,了解青少年的手機世界,試著思考回到家裡後可以如何關心家裡孩子使用手機的狀況,不破壞親子關係,甚至可以提升親子互動。
 

  1. 手機使用時間占了一天多少比例

比起討論「如何禁止使用手機」這個不可能的任務,更具有可行性的是了解「孩子每天使用多久的手機」。一天生活裡,若孩子大多時候都能跟隨日常作息走,僅是精準掌握每個小片刻、睡前時光滑手機,其實並不為過。反之,若手機使用已經影響到日常作息,舉凡上課、三餐進食或睡眠,就需要進一步關心孩子的狀態。面對孩子與我們過去不一樣的作息,別過度放大行為本身,退一步看看孩子的整體生活,若他依然穩定走在成長的路上,手機或許就是一個陪伴的角色而已。

  1. 孩子的手機世界裡是什麼樣貌?

很多時候看到孩子在滑手機時,家長下意識常會說:「又再玩手機!」然而,此時我們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先搞清楚孩子在做什麼。手機的便利並不只是用於玩遊戲,許多孩子會剪輯影片、電繪創作等課業以外的興趣發展。因此,在喝止使用手機、衝突一觸即發之前,不妨先詢問、了解孩子正在做什麼事情,這樣的緩衝可以讓你更認識到孩子不一樣的面向,也可能因為你的尊重使孩子願意在這場遊戲結束後回到生活中該做的事情上,帶著「嘗試理解的態度」,往往能夠更拉近彼此的距離。

  1. 手機對孩子的意義究竟是?

延續前面兩點,有些孩子的狀況可能更不理想、令人擔心,手機使用占去生活大多時間,幾近沉迷、難以溝通,且手機使用往往盤旋在虛擬的遊戲世界、陌生的交友網絡,鮮少與現實接軌。從心理學角度出發,手機使用許多時候是種逃避現實的方式,來自學業、人際關係上難以承受的壓力,轉而在自己較能掌握的虛擬世界裡找到自在、歸屬,這樣的舒適也往往加劇孩子回歸現實生活的抗拒。此時,比起想辦法將手機從孩子身上抽離,更重要的是去了解什麼原因使他遠離現實生活,只想沉浸在網路世界,看見孩子內在面臨的困境,才是陪著他走出網路沉迷的重要管道
 
  以上三個面向有個重要的共通點─「看見孩子的生活樣貌,理解他的世界」。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有他的原因與意義存在,仍在成長階段的他們興許無法完整表達,或是覺察自己的狀態,但每一個孩子都渴望被理解。因此當孩子出現難以理解的行為時,別忘了我們成長在不同脈絡裡,也要相信關係具有彈性,只要我們願意傾聽、理解,從孩子的角度認識他的世界,親子關係往往就能得到舒緩、修復與提升。

 

本篇文章為公會與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合作之專欄文章
刊載於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官網>衛教專區>好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