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相愛難、孩子相處更難:用溝通共識取代設立規範的親子溝通/呂佳珍 諮商心理師

相愛難、孩子相處更難: 用溝通共識取代設立規範的親子溝通

文/呂佳珍  諮商心理師

    最近有幾個職場上的個案、朋友同時遇到了親子教養的議題包括手機的使用、小孩沒有動力讀書怎麼辦?如何規範孩子們的行為、態度、時間管理及金錢用度……等等,如何和青少年溝通?
    這些是大部分的父母親都遇到的問題,尤其是網路軟體的過度使用的E世代父母和兒女,又不能光用死板的規範,限制兒女的行動,但是,要如何和他們溝通到達成共識呢?
    身為資深的心理師,自己也是兩個青少年的母親,過去二十年,面臨不下數次和孩子們的衝突與矛盾及對立,如何保持和青少年兒童兒女們的和諧關係,及達到合理的共識與目標並繼續在和平理性的理解下,繼續一起工作生活,而可以和平相處合作無間呢?
    青少年兒童這個階段,舉凡和孩子相關的大小事,手機遊戲的使用,電腦的使用,讀書場域及時間表的安排,課業的要求,都還需要家長的幫忙和監督管理,孩子在半大不小的階段,迷上名牌鞋和智慧型手機,又擔心欲望越養越大,要給他們需要的還是想要的,真的是一大考驗!在目前又有108課綱架構下,孩子需要參加活動,營隊及諸多探索課程,來完成學習歷程,更是一大開銷和支出,該如何做決定呢?
 

  • 首先,一定要和家中另一位家長達成共識,使他(她)成為你的神隊友:和他(她)充分討論溝通協調,你們希望孩子學會什麼技能、養成什麼習慣、希望孩子應該對父母有什麼態度和尊重,你們要如何和孩子溝通討論?希望達到什麼共識目標?

二、每週一次家庭聚會-討論提案和待解決的議題
內容包括手機使用率、電腦使用、時間、遊戲可以玩的時間,訂定適齡適性的家規和正確的方式習慣,也在家庭會議中和孩子討論,合理的家規,一起訂定?
三、補習、社團、活動的參與時間、成果發表會,參加競賽?那些可以參加?有什麼底線?一學期有多少預算,可以支付這些訓練,課程和補習?
四、時間管理、金錢使用、零用錢、價值觀的討論,錢要用在哪方面?什麼是想要?什麼是需要?需要的,父母可以供應,想要的要自己去贏得,或去賺取。
 五、家事分工。家中有多少事情,每個人應該分配多少,責任區的畫分,
 誰該負責哪個區塊,花多少時間?
 六、未來打工,何時打工,型態,目前還不行打工時,也可以以家事換取零用金,這些都是可以討論的。
 七、小到社團、營隊選擇,大到選組、科系選擇、以及未來職場方向,要不要念研究所,出國留學?
 八、其他事項:(孩子可以提案)任何事情都可以提出來討論。
    這些議題,都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可以陪伴可以討論的。也可以從中獲得許多靈感和啟發及了解孩子們的感受想法,更可以促進親子關係!經過全家討論後的結果和決議,會比起只是單方面的訂定規範,孩子會更容易、更有意願去遵守。在討論過程當中,也可以全家交流一下對每件事情的看法,意見,觀點,價值判斷,腦力激盪下會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當孩子意識到能夠習慣把每件事都拿出來討論時,會漸漸養成將事情經過思考後,再提出來的習慣,就好似不會漫無目的,或予取予求。未來在學校或工作職場,也會學習和團隊討論,建立正確的開會制度與適當的發言權利,這樣的前提下所產生的家庭凝聚力及共識,是不容易動搖的。

 

本篇文章為公會與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合作之專欄文章
刊載於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官網>衛教專區>好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