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網路成癮,是人們在情感匱乏上的呼救現象/郭禺廷 諮商心理師

網路成癮,是人們在情感匱乏上的呼救現象

文/郭禺廷  諮商心理師

  現代科技的進步已然改變人們生活的方式,人與人之間從原先簡單的面對面互動,轉移到在螢幕上體驗什麼是新穎、什麼是刺激。而身處在這樣以3C產品、網路流通年代中的我們,便形成了一種生活模式:手不離機、沒有網路搞不定的事情。
 
  然而,在這些現象的背後,我們不妨試著思考和理解,是什麼默默地讓我們定型了目前的生活模式?
 
一、線上遊戲的需求成癮
  遊戲廠商不斷推陳出新的背後,反映著人們需要更多視覺與心理刺激、更多「接近人性情感的素材」來體會到「真實的互動」。從這個角度延伸,線上遊戲中的角色,成了「經驗自我」的快速媒材;在遊戲角色中,人們可以成為「意想不到的自己」或是經驗一種在遊戲裡創造、獲得勝利的「滿足感」,以及彌補了在現實生活中不曉得如何與人互動的「空洞心裡」。
 
  另一個面向是,在遊戲裡不需要太多的情感鋪陳,可以快速建立起人跟人之間的連結,這個快速的連結,讓人感受到有地方能夠「安放自己」,比起面對面不知道講什麼的尷尬,遊戲裡的互動似乎比現實的相處更來的容易。
 
二、通訊軟體的便利成癮
  以往面對面的談公事或說心事,現在通通可以藉由Line、Facebook等社群軟體的發文來達到「對話的目的」,且螢幕還能隔絕某種程度上相處的不自在;同時,配合著現代人要求的效率、省時,通訊軟體省去了面對面需要的交通往返時間和不便。只要打開視訊或通話軟體,上述擾人的問題便不復存在。於是,漸漸地我們學會了便利且省事地回應對方、迅速地處理自己與他人的情感。
 
  然而,這樣便利與快速的背後,是否也同時默默地擦拭掉人跟人之間需要透過時間與心力才能建立起的關係厚度與情份?當發現自己可能有網路成癮的現象時,或許可以從以下兩點思考調整的可能性。
 
一、讓我們重新擁有「感知自己的能力」
  
網路成癮現象的背後,似乎在傳達著一種訊號:「人們正在失去感受的能力。」比如對於週遭事物的麻痺或無感,或是覺得「阿不就這樣嗎?有什麼好說的?」這類沒想法或沒感受,這些言語背後透露著我們正在與自己或他人失去了聯繫。於是,我們有了一個思考面向:除了網路之外,我們可以如何重新建立與自己、與他人真實的情感連結,或是對生活的體驗感受?也就是讓我們可以真實感覺並知道「身為一個人」是什麼感覺。
 
二、網路便利的是做事的方式,而不是對待人的方式
  網路之所以對成癮者這麼重要的可能原因是:「我在現實生活中無法體會與感受到的,在網路世界裡都可以做到!」特別是在發展期的孩子,如果經驗到無法從父母親身上獲得所需的情感回應時,其成癮的程度可能就會比一般成人還要深。因此,無論是忙碌的父母親與孩子之間,或是一般的親朋好友互動,花點時間認真地回應對方,即便是透過通訊軟體,但一份在意能讓彼此經驗到「自己與對方都是重要的」。比如當他人有問題求助時,在關心發生的問題時,亦能多問候一句「你還好嗎?」、「你現在的心情如何?」或是「你願意跟我多說一些嗎?」等話語,讓彼此除了解決問題之外,亦能多些人跟人相處時的溫度。
 

 

本篇文章為公會與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合作之專欄文章
刊載於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官網>衛教文宣>性別議題/情感關係>專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