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弱連結時代,如何成為自殺守門人?/龔哲儀 諮商心理師

弱連結時代,如何成為自殺守門人?

文/龔哲儀  諮商心理師

  一個平凡的周間夜晚,小麥拖著白天已氣力用盡的身軀,癱在沙發上滑手機。IG的限時動態一則則閃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種快速、無痕的社群展現,成為社交互動的大宗型態。PO文、留言、讚、訊息、梗圖像一條細線,將人們串在一塊,卻也隨時容易斷裂、消失。小麥快速滑動的手指緩了下來,停在大學同學黑熊PO的一則限時動態,場景是圍欄、台啤和夕陽,幾乎快看不見的一小行字寫著:「好累,真的好累,還可以撐多久…」。小麥有點不舒服,這則動態讓她感到不安。一方面她想起新聞上令人震驚的自殺報導,擔心黑熊做出傷害自己的事;另一方面,她覺得自己應該要有所回應,卻不知道該怎麼做。
 
弱連結時代,行動的兩難
  科技源自人性,卻也無可避免地使人際互動產生質變。隔著螢幕分享片面生活、不帶羈絆的弱連結,成為許多人獲得連結感的大宗管道。但當個體陷入低潮、需要社會支持的時刻,卻產生一個現象:在遭遇挫折、甚至有自殺想法時,比起給朋友打通電話,更可能使用社群媒體,對非特定對象發出求救訊號;似友非友的「網路社群朋友」們,在接觸到這些訊息後,無法透過螢幕辨識對方究竟怎麼了,卻又隱約覺得不對勁。小麥便是後者,她感到擔心,但不知道會不會是自己誤判了?就算沒有誤判,關係好像不夠深入,多說會不會顯得雞婆、甚至講錯話?
這些都是弱連結時代,人們在面對他人透漏自殺意圖時,常有的矛盾心情。若是在猶豫中錯失行動機會,其實是很可惜的。筆者以自身在自殺防治中心工作的經歷,分享以下兩點行動方針。
 

1. 開放的關心

  雖然小麥與黑熊日常沒有太多交集,但若出發點是想關心一位老同學的生活,不妨直接問黑熊:「黑熊好久不見,你最近在忙什麼呢?」、「最近好嗎?」。如果覺得這種問法太空泛,可以針對黑熊PO的限時動態表達好奇,好比詢問黑熊「夕陽配啤酒,最近壓力很大吼?」、「你是去哪邊看夕陽啊?蠻美的耶!」。
  在筆者與自殺個案工作的經驗中,「關心與好奇」是建立關係的第一步。自殺意念、自殺未遂是個案生活中影響甚鉅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小麥的角色不是精神科醫師,也不是助人工作者,不見得一開始就要將關心重點鎖定在「是不是想自殺」,而是對於黑熊的整體生活發出關注與好奇的訊號。從淺層互動慢慢加深,安全感也隨之增加,黑熊可能會願揭露更多,讓小麥更加知道該怎麼幫助黑熊。
 

2. 從自身經驗找到支持行動

  透過上述方式,小麥和黑熊用訊息聊了一陣,得知黑熊已經照顧臥病在床的媽媽好一陣子,幾乎無法休息,因為看不到照顧的盡頭產生自殺想法。小麥有點不知所措,自己完全沒有類似經驗。這也是許多自殺未遂者的親朋好友常有的處境-不知道如何表達同理,擔心說出「加油」、「我懂」反而讓對方感覺更差。事實上,沒有人可以經歷所有挫折,即便是相似事件,也可能有不同感受。但如果我們回望自己的生命低潮,當初身旁的人究竟做了什麼使我們好過一點?在那些「有被安撫、支持」的經驗中究竟獲得什麼?
  每個人的答案可能不一樣,有可能是對方買了一杯飲料來看自己、一通讓自己好好宣洩情緒的電話、一場線上遊戲的對戰,也可能是一個待在一起,沒有特別講什麼的下午。

 

本篇文章為公會與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合作之專欄文章
刊載於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官網>衛教專區>好文分享